IMG_0463.JPG

坐在杜比環繞音效中(all around you you you),一群互不相識的人齊聚在這個黑色的空間裡,一陣屏息的期待,看著華納兄弟的商標從前方的雲層中穿出逐漸靠近,這時聽見了熟悉的旋律。


終於又回到魔法世界了。

 

 

像掉進儲思盆一樣,閃著晶藍光的回憶擴散進記憶的水中,順著呼吸的游移,當初的驚奇與感動就在眼前,只要一個樂句,就將我們十幾年的童年記憶瞬時間喚起。是的,只要一個樂句,也就是一個樂句。

IMG_0464.JPG

 

《怪獸與牠們的產地》(Fantastic Beast and Where to Find Them) 是《哈利波特》的前傳,James Newton Howard 為這部沒有小說劇透的全新電影譜寫新的曲目。除了要讓觀眾耳目一新,全世界哈迷們的期待當然不可忽視,在這些新創的曲目中,我們似乎還是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哈利帶來的魔法記憶元素。


片頭一開始的主題曲,在最快的時間抓住人心,並勾起對魔法世界的回憶,因為他在一開始使用的《Hedwig' Theme》第一樂句,一瞬間,魂魄在體內膨脹穿梭尋找一個呼吸的出口,除了以最具代表性的主體曲作為引介的因素外,這部關於魔法生物的電影以貓頭鷹嘿美的主題曲動機樂句開場,也饒富意義。然而,仔細聽這個樂句會發現有所不同,在《哈利波特》中使用的嘿美主題曲音色上是鐵琴、水晶的音響,並為 e 小調,然而《怪獸與牠們的產地》主題曲引用的樂句改為 c 小調,並以管樂的音響呈現,比起原版的Hedwig's Theme的神祕飄然,多了一些孤傲而華麗的氣勢,樂句結束在半終止式,接著以管弦樂團展開了全新的動機主題樂句,磅礴的配器也宣告的魔法世界的龐大格局與強勢回歸。


在電影中引人入勝的當然少不了Newt皮箱內的世界,《Inside the Case 》以 電影主題曲後半段轉調為 C 大調的動機音型開始。C大調一向有著活潑、生動、正向等印象特徵,弦樂的優雅,管樂的渾厚,擊樂的靈動,引領我們一一會見每個幻獸的可愛面貌。而除了場景有主題曲,奇獸們也有各自的主題曲,玻璃獸機靈可愛的身影擄獲所有人的心,《The Nittler 》的音響除了有擊樂模擬出鈴鐺鏗啷的聲響,呼應玻璃獸輕巧的外型,音樂也輕盈輕快。《The Erumpent》開頭的樂句在配器上有點異國情調的意味,在樂段的鋪陳上相當敘事性,低音部的重拍與管樂的搭配,就看到一隻可愛的爆角獸在中央公園的無辜雙眼。而1920年代的美國,音樂上當然少不了swings、 jazz的要素,在MACUSA、街道,以及最後Jacob的烘焙坊,都可以在配樂中靈敏的聽見當時的美國音樂元素,這也是有別于《哈利波特》英國風格的最大差異。


我們是看《哈利波特》長大的(真的是就這樣長大了啊),《怪獸與牠們的產地》在現在這個微微世故又微微反世故的年紀下,看到了魔法世界以更成熟、更豐富的形貌出現在窗邊,只能說未來至少五年,已經準備好繼續當哈迷了。

 

IMG_0465.JPG

arrow
arrow

    拾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